一缕书魂 | 《乡村教师》—人文视野辱宙情怀—故事 本身就是给孩子最生动的一课

    2021-11-14 17:01:31           浏览数:0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乡村教师》

 


       身居僻壤山乡村古井村教师李宝库已经时日无多,社会的磨难,生活的阻力,无穷无尽的且无法颠覆的绝望将他重重压在下面。然而从自己恩师那里继承的承诺与信念。让他始终心系村里4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并下定决心要为这些孩子贡献出最后一份心力与生命。

 
 
 


       数百光年外,一场持续两万多年,涉及整个银河的战争即将结束。获胜的碳基联邦为了防止敌人硅基帝国死灰复燃,决定以制造横跨数百光年的恒星空白地带来囚禁对手。这也代表着归属这些恒星的行星以及行星上的生命的灭亡。为了银河系中其他大多数的碳基生命,联邦的除星行动冷酷而无慈悲。唯一能逃过这场绝对毁灭的方法就是被发现的生命是否已经具备足够的文明水平并加以证明。


       临终前,李宝库拼尽最后一丝力量将力学三大定律定理篆刻进四个孩子的脑海中。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四位学生马上将被选为碳基联邦文明等级测试的询问样本。他更不知道,自己刚刚让学生们背下来的力学定律,最终从碳基联邦的除星行动中拯救了地球文明,以及整个太阳系。
 


       危机过去,四个孩子独力埋葬了恩师,然后带着老师对自己的期望走入明天的生活。大雨过后,孩子们为李老师手写的简陋墓碑已变成一块无名的破木牌。然而人类文明的延续,人类文明本身,就是对李宝库以及他从事的教育工作最好的祭奠。

 
 

 

在最恢宏的星河间孵育最微弱的梦想,用科幻放大镜为教师打call

       作者让一个尘埃般微小的乡村教师,站在星球大战的宏大背景墙前,其作用就像拿着一个超大倍数的放大镜,放大了老师的形象,小与大、弱与强、落后与文明,形成鲜明对比。

       两个平淡的故事碰撞到一起,迸射出耀眼的火花。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让地球得以挽救的,是知识传递的文明之火;更是老师播撒在孩子们心间的希望,是梦想的光芒。

 

“最后一课”揭秘教育的意义:向内了解人性,向外认识宇宙

       李老师的“最后一课”,文科讲了鲁迅的《狂人日记》。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该让人们在沉睡中死去,还是该大嚷起来,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呢?

       理科讲的是牛顿三定律。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说了三句话,把人间天上所有的东西的规律都包括进去了,这就是牛顿三定律。


       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文化的不绝传承,总有那么一群人举着知识火炬的不懈接力,人类文明也是如此。尊重知识,尊重教师,让教育普惠下一代的每个个体,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做点什么。多关心一下那些在贫困地区散播知识火种的乡村教师,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我们的文明,才有生存下去的希望。“乡村教师”,他们用执着的爱,点亮了山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这些闪耀在广大乡间的教育萤火,让神州大地的教育绽放得更加璀璨和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