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 19:51:51 浏览数:0
为充分发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我校团委于2022年10月21日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团队、个人及指导老师进行了评选表彰。
据悉,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根据上级有关通知要求,稳抓社会实践特色化、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以“四化”推进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线下实践和线上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组建理论普及宣讲、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促进、发展成就观察、民族团结实践、专项行动、恒星使者母校行等七大类团队。同时,将“返家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纳入暑期社会实践。全校共组建校级团队60 支、院级团队430 支,服务地覆盖山东省、辽宁省、四川省、山西省、浙江省等19 个省77个市112 个县区,学生参与人数达3200 余人。其中,活动被中国青年网报道498次,受到广泛好评。有力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主体更多、专业特色更浓、服务面向更广。
在本次评选中,共计 44 支团队荣获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团队荣誉,其中荣获一等奖的有9支团队;共计 61 人荣获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其中荣获一等奖的有 13 人;共计 8 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项。
学院风采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自身优势,共组建25支社会实践团队,其中包括3支推优团队、6支校级团队以及若干支院级团队。各实践团队分别前往新泰市宫里镇、历城区王舍人镇、牡丹区胡集镇、胶州市以及德州市德城区等地,开展了“喜迎二十大”、“围绕党史理论普及宣讲”、“培养疫情防控意识”、“科学分类,文明同行”、“增强反诈意识”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各成员磨练了品格和意志,增加了阅历和才能。

为完善社会实践工作管理机制、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信息工程学院结合自身优势及专业素养,共组建28支社会实践团队,其中包括9支校级重点团队、19支院级重点团队以及若干院级小分队。各实践团队分别前往巨野县田桥镇、胶东纪念馆、泗洪县五四文化广场等地开展“理论普及宣讲”、“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实践”、“发展成就观察”等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行汇聚专业学科力量,进行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知行合一勇担使命,彰显出了实践育人的实效。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秉承着保护生态文明赴山东省青岛世界园艺博览园进行了“生态与文明齐飞,经济共发展一色”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大家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促进,和谐统一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坚定环境保护理念,共同维护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为我们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既是环境保护的理念,也是坚持到底的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历经岁月流转中更加熠熠生辉。

商学院将新媒体化作暑期“三下乡”活动的新力量,跟踪报道宣传商学院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让同学们及广大社会人士看到了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风采,本次活动响应了“喜迎二十大,青春三下乡”的号召,将自己的实践活动与地方发展、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农村地区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深入学习党的红色精神,旅游管理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旅游管理学院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及同学们的一腔热血,组建了六支校级重点团队、一支院级重点团队及若干优秀实践团队。各优秀实践团队分别通过乡村振兴、走访调研等形式前往李沧区等地开展了多项红色主题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度的党史学习。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大力宣扬了党的红色历史,更加强了我校学生的才干,并对当地的发展提供了“恒星”力量。

人文学院结合自身优势以及专业素养,共组建71支社会实践团队,其中包括6支校级重点团队、65支院级重点团队。各实践团队分别前往河南新乡、山西晋中、山东济宁、浙江诸暨、山东青岛、四川德阳等地开展“理论普及宣讲”、“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实践”、“发展成就观察”等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切合了“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时代主题。为总结活动经验、完善社会实践工作管理机制、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充分展现了人文学子的精神风貌,也彰显出了实践育人的实效。

国际教育学院秉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精神,发扬拓荒牛精神,充分展现青年大学生的风采,结合专业特色和自身条件,共组建21支社会实践团队,其中包括20支院级重点队、1支校级重点团队,各团队充分发扬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精神,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将理论、实践相结合。在未来前进的路上,国际教育学院将始终坚守理想信念、把握正确的航向,在社会实践道路上不断奋进、不断完善,继续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我们永远坚信,人生道路上服务他人同样是服务自己。

教育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自身条件,共组建12支社会实践团队,其中包括2支校级重点团队、2支院级重点团队、1支校级团队以及7支院级小分队。足迹遍布黑龙江、山东、四川等省份,通过走访调研、理论宣讲、志愿支教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涵盖红色探访、红色宣讲、乡村振兴。
教育学院实现团队的同学用实践感悟时代,以实际行动宣扬党史青春,推动红色精神的继承和传播。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教育学院的学生也会继续投入到助力乡村振兴、儿童公益教育、公共社会服务中去,筑起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精神长城,凝聚新时代爱国奋斗的强大力量。

农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自身条件,共组建13支社会实践团队,其中包括5支校级团队、8支院级团队。各实践团队分别前往临沂、青岛、德州、东营、淄博、潍坊、泰安、济南、聊城等地开展“重温党史”、“牢记使命”、“学习红色精神”、“乡村振兴”、“感念师恩”、“探究恐龙化石发展历程”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宣传红色知识,树立理想信念。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针对基层问题进行探讨解决,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助推社会的发展。

健康管理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共组建19支社会实践团队,2支校级重点团队、3支院级重点团队以及若干支院级小分队。各团队分别前往聊城市冠县、东营市利津县、德州市齐河县、东营市东营区、淄博市淄川区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健康产业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共同打造暑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课堂。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引导青年学生到基层去、到实践中去,以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艺术与传媒学院结合自身优势以及专业素养,共组建10支社会实践团队,其中包括1支校级重点团队、9支院级重点团队,开展“探寻鲁西北的革命历史”、“拜访母校、拜访恩师”、“美化市容,文明有我”、“缅怀先烈、牢记使命”、“重温热情岁月,畅享老年生活”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家走出校园,感恩社会,有机会以实际行动去回报社会。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评选表彰,不仅是对社会实践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进一步激励恒星学子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知行合一。
未来,学校将继续树立先进典范,展示丰硕成果,引导和鼓励同学们争做专业知识领域的开拓者、社会实践的奉献者、锐意进取的奋进者,带动更多恒星学子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投身实践,以实际行动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