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7 21:57:48 浏览数:0
参与公益活动
增加社会温度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实,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人文学院积极开展大学生寒假“返家乡”活动。人文学院鼓励大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中,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拓宽视野,提升自我,在实践中帮助他人,增加社会温度,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社区义写春联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的明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检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就应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在具体办事中要讲究原则性,条理性,原则的东西绝对不能改,做事要有一定的条理,这样才能使别人听得更懂,更清楚明白。对于政府工作应有的谨慎与细心,要时刻有条理。对于政府工作应有的谨慎与细心,要时刻放在心中,不论事情大小要向领导汇报,确保万无一失。

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在这个寒假,应“返家乡”实践活动要求,我参加了社区垃圾分类活动,成为一名志愿者。我负责社区垃圾分类以及宣传工作,从中不仅让我学会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更锻炼了我与人交流交际的能力,提升了我的胆量,让我收获颇丰。做好垃圾分类不仅对于小区有所帮助,对于我们小区居民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借机学习到更多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现阶段,垃圾分类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小区现在只是试行阶段,在这期间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们还需要更好地促进垃圾分类各方面的工作。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我们有义务为城市的清洁尽职尽责,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我们无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将垃圾分门别类,让垃圾能够物尽其用,该回收回收,该处理处理,这样对我们的生活既造成不了负担,同时也能让垃圾再利用,为我们的环保助力。垃圾分类不是靠制度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和坚持。习惯决定效果,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生活习惯,助推垃圾分类成为城市新“时尚”。

乡村道路清洁活动
从这次作为志愿者去村部帮忙打扫卫生的实践中,我体会到,一个空间的整洁,是要付出不少的精力和时间才能换来的。通过这次活动村部周边地区的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我认为乡村公共环境卫生是需要靠大家来共同维护的,我们要爱护村内的一草一木。而我们村里的环境也是村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了一个好的环境才会给人愉悦的心情,才会使村内充满严谨又不乏朝气的美丽乡村气氛,才会给乡村进一步发展莫定良好的环境基础。所以,我们应将我们生活的地方当成自己的家,自觉维护乡村卫生,为乡村建设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在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对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才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

卞蓉2022汉语言文学本科1班
“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中学。”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将实践与书本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深入民众,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